整体来看,无论是中心化、去中心化还是两者结合,三大平台的小程序流量分发模型都是基于自身基因,并无绝对优劣。但不同流量模型与平台特性相叠加,让他们的小程序生态呈现不同样貌。
微信小程序背靠微信社交关系链,尤其适合娱乐类内容,以及基于社交裂变的玩法。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去年9月爆红的小游戏《羊了个羊》;后一种玩法的代表当属拼多多,在被微信封禁之前,各种“砍一刀”小程序链接在微信群里疯传,让拼多多薅到了一大把免费流量。
本周的2023微信公开课上,微信相关人士特别提到,过去一年小游戏群体规模不断扩大,人均活跃时长同比增长24%,人均启动次数同比增长20%;覆盖地域也实现了二三线城市与三线以下城市五五开。这也从侧面证明,微信小程序对于泛娱乐内容和玩法高度兼容。
抖音的能力长板是基于推荐算法的爆款制造能力。此次加码小程序,抖音并没有迅速覆盖所有行业,而是引入饿了么等头部商家,并给予全方位扶持。这和抖音批量产出直播顶流的思路高度相似,而优势算法和流量池足以让抖音小程序复制这一路径。
支付宝小程序则背靠交易流量,在经营门槛和转化效率方面占据优势。
从流量属性来看,微信是社交+内容,抖音是内容+电商,只有支付宝是较为纯粹的交易型流量。支付宝不做社交,不过以生活号为主体的内容生态搭建颇见成效。但支付宝并未攻彼所长,而是尽可能多地开放流量、资源和能力,降低商家经营门槛。
《2022支付宝助实年度报告》显示,一年开放101个通用平台产品、1809个API接口;开放近200亿免费流量。因此商家数字化热情极高:2022年,集成支付宝数字化产品的商家数新增300万家,产品的使用量同比涨53倍。
此外,支付宝小程序还能够调动支付宝体系的产品功能和场景生态,比如集五福营销IP、会员频道、芝麻信用、蚂蚁森林等。商家可以通过接入这些能力,更高效地促成交易、留住用户,自运营链路更顺滑。
除了流量策略和生态样貌迥异外,微信、抖音和支付宝面对小程序,还暗含着战略心态的微妙差别。
三大平台中,微信的明星产品当属视频号,这也是马化腾钦点的“全场希望”。在近两年的微信公开课上,视频号早已成为绝对C位,而小程序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。更何况,微信小程序用户众多、地位稳固,暂时看不到大刀阔斧改革的必要。这也让微信小程序略显佛系,无处不在却又不在舞台中央。
抖音尽管把小程序称作“开放平台的主要载体”,但在它的战略序列中,哪怕是开放平台都并非第一阵列。抖音的当红炸子鸡当属直播电商,而货架电商也在2022年得到全力扶持;本地生活板块位居次席,目前正在加速推进。小程序固然重要,但并非抖音的生命线。
相比之下,支付宝对小程序的投入决心最大。它的支付板块已经进入成熟期,而服务板块要靠小程序来承接,能不能做好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支付宝的生长边界。相比其他两个对手,支付宝更愿意投入资源和精力,想尽办法扩大开放和扶持力度,让商家小程序运营得更好。
整体来看,微信、抖音和支付宝小程序各有长处和短板,但前两者并不是腾讯和抖音集团的绝对核心,自然也没有All in 小程序的战斗姿态。而支付宝要想在支付之外有所作为,小程序是目前最靠谱的路径,如今奋起直追、背水一战的态度更坚决,商家能够获得的“慢红利”也更多一些。